环保志愿者讲述“观豚”故事:人烟稀少处,江豚在江中撒欢|世界观焦点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9日讯“在新洲双柳挖沟码头附近,近期一直有一个江豚群体在活动,数量估计在七八头。它们离我们的最近距离是20米左右。”5月18日,在武汉举行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现场,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徐建利说。

环保志愿者徐建利讲述“观豚”心得。记者刘斌摄

在此之前的3月25日,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汉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、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、民间河湖长以及武汉几所高校的学生十多名同学,在号称武汉“江豚湾”的挖沟江段共同见证了4头长江江豚觅食撒欢的场面,持续时间约为18分钟。“亲眼看到长江江豚跃出水面,太兴奋了。”湖北大学大一学生陈红霞说。

徐建利说:“这个地方,人烟稀少,人为干扰比较少。然后,码头附近长期停泊着3艘货轮,船底水域为一些小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。再加上这里的江底为软质沙岸,很适合江豚作为觅食地。所以,有时候它们会追鱼追到离岸边仅有不到20米的水域,我们就可以在最近距离看到它们。”

50岁的船长饶俊告诉记者,他们在船上经常看到这些江豚出水玩耍。53岁的船员张长喜说,他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船舷边看着江豚戏水,然后一只一只数着玩,它们的总数大约为十五六头。

综合武汉市农业农村局“渔政天网”系统的监测,长江武汉段的两端——长江金口至鹦鹉洲段、新洲阳逻至黄冈团风段是武汉的二个主要的江豚出没点,都有条件成为人们观赏江豚的“江豚湾”。

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、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举例介绍,自1996年起,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故道成为江豚迁地保护区域,2015年该区域江豚总数量为60头以上,5年内种群净增加27头以上。2021年种群增加到100头,5年间新生个体达到50头以上。“这说明长江江豚的生存能力很强,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非正常死亡,才是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恢复的关键。”

“现在江面、岸边都非常干净,长江水质也得到了提升。”他表示,在近年的多次科考中,通过长江水质、江面情况、长江生物数量等相关信息,他能明显感觉到社会大众正在逐渐改变自身行为,自觉自愿地在保护长江生态。(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杨丝涵 通讯员于海涛 傅为高 郭梦婷)

【编辑:邓腊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