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姑娘弃50万“年薪”离开银行,谁来终结恶心的业绩考核?

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


(相关资料图)

作者 | 郑渝川

本号原创首发

新的“励志”故事又来了。

《钱江晚报》4月24日给出了一篇报道《放弃50万年薪!浙江姑娘辞职冲上热搜第一》。

报道介绍,一位浙江姑娘几年前毕业后,进入温州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支行工作,被分配到基层网点,从柜员做起。网点早上8点半正式对外营业,所以柜员通常7点多就要到。网点营业期间,工作十分繁忙。而到了网点营业时间结束后,柜员还要参加“夕会”,再整理好当天的现金、凭证和回单等。

报道说,之后,这位浙江姑娘跳槽去了一家城商银行。通过到处发传单、摆摊、扫楼办卡等辛苦付出,拿到了了50万元的年薪。但在此后,银行就给出了更高的任务指标。报道还提到,这位姑娘曾经工作的银行网点,考核十分严苛,一旦员工出错,比如叫号之前要举手示意,如果忘记做动作或者动作做慢了,就要被罚款。这最终逼退了这位姑娘。

最近各大银行近期陆续公布了2022年年报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这四家国有大行的员工总数,较2021年末减少了约8200人。

银行员工减少,有很多原因,比如,社区网点和理财中心增加,传统的综合型网点减少,这就涉及到员工的结构性调整。比如,社区网点其实是可以通过劳务派遣来完成人员配备的,而理财中心对接高端客户,很多销售和服务工作也是传统的柜员所无法胜任的。这也意味着,很多银行的员工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人员变化的特征,一加一减之间,其实换掉了很多人。

又如,就是这篇报道里提到的,业绩压力会逼退现有员工。这起事件中的当事者,之所以当初能在城商银行拿到50万的薪金——请注意,那50万其实不能称为年薪,因为年薪是个相对固定的概念,很明显她所领到的这笔钱实际上主要是奖金。

当事者能够在温州等浙江城市这种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消费市场(也就是所谓的红海市场),创造出非常惊人的业绩,拿到高额奖金,这可以证明她的销售能力非常卓绝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正是因为她创造了新的记录,对于她个人来说当年有奖励,但同一家银行在当地的其他网点、销售部门的同事,就会相应受到奖金减少的处置。

她创造的新纪录,就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标杆,换言之,她本人也好,还是其他人也好,就必须创造一个新纪录,才能继续拿高奖金。

说到底,这是一种很恶心的销售文化,或者说销售制度安排。

因为一家银行在一个城市,尤其是温州这样的成熟市场的存款吸纳能力,贷款所匹配的优质客户,还有理财产品销售,一定主要是取决于银行政策,银行给客户的资产安全信心。就像是前不久才倒闭的美国硅谷银行,创办时间也不算太久,却招引了全球投资者、全美存款人趋之若鹜的追捧,说到底就是此前所营造出的良好业绩回报预期,并不是硅谷银行的业务员能力有多么强。

我国很多行业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销售文化,其实就是鼓吹野心有多大,业绩就有多大,完全不考虑经济环境、行业特性、产品品质,所以日本也好,我国台湾地区也好,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,特别“盛产”那种被人讥讽为大忽悠的销售员,特别流行那种“鸡血”文化。

银行(不管是大行还是城商行)用不断刷新业务指标的方式来逼迫员工“卷”,如前述,这完全是罔顾市场容量、客户心理所给出的严苛设定。银行的各类业务不可能永远无休止地增长,正如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。

上述做法本质上是对员工身心健康的摧残,而且必然催生各种短视甚至是违规违法操作。

之前美国媒体就报道过,美国的富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因为类似的严苛考核,导致员工纷纷开设假账户、伪造信用卡、重复向客户收费,用虚假的短期业绩蒙混过关,以避免、拖延因业绩不过关而被辞退的命运。

插句题外话,有些学术机构近年来也在引进类似的考核机制,逼迫学者尤其是没有资历优势的年轻学者多出成果。韩国的一些例子已经证明,这种机制非但对于学者尊严会产生致命的腐蚀,并且会因诱发学术不端,最终会反噬学术机构以及所属学科、专业。

而如《钱江晚报》报道中所提到的那样,很多银行现在考核十分严苛,甚至细化到员工叫号之前要举手示意,如果忘记做动作或者动作做慢了,就要被处以罚款。这其实更是毫无必要的,员工到银行是去上班的,不是去公开受刑的。银行考核员工行为的重点,应当放在服务质量之上,比如有无尽到风险提示的责任,有无高效办理业务,有无对客户忽略但可能导致客户利益重大受损的问题进行提醒,而不是鸡毛蒜皮一大堆。

严苛的考核,看似会带来标准化的服务,程式性的微笑,其实员工苦逼不堪,在煎熬跟痛苦之中,他、她有心情去体察客户的需要、顾虑和担忧?

拜托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天天抄日本韩国制造工厂流程规范,照搬用来严管员工的银行高管们,去读一读迪士尼的服务要领。让银行员工感到放松、快乐、有成就感,才可能有高涨的士气,才可能让他、她有足够的同理心去体察客户。

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,这起事件中的当事者很有能力,可以在温州等浙江城市这样的金融消费成熟市场得出高业绩,但她原先所在的银行却最终导致她离职了。我当然相信,这位当事者之后的职业发展,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,但银行毕竟发生了人才流失。

那家银行的高管层有没有问责过当事人当时的上司、分行头头?银行的董事会又有没有启动过对管理文化和考核体系的检讨?